Java雲端服務開發技術養成班_學員見證
「程式設計結合原有工作能力,加上本班的好口碑,
結訓後就有眾多工作邀約!」

姓名:林長霏
撰文時任職於:聯強國際股份有限公司/軟體研發中心/專員
畢業學校:正修科技大學/國際企業系
先前工作經驗:Costco/會員行銷部職員
結訓日期:2015年10月30日
心得撰寫時間:2016年9月1日
從第一次踏進【TibaMe與資策會合辦的中壢訓練中心】(以下簡稱【TibaMe中壢中心】)大門,參加【Java雲端服務開發技術養成班】開始,到現在已工作近一年,很開心有機會分享一些跨行的想法和心路歷程。個人所學為貿易背景,畢業後一直在商業領域發展,專長是流程檢測,在資訊科學領域沒有相關經驗或訓練。因行銷需要製作電子書時,曾有業界前輩認為我適合做軟體開發,不過當時全心投入在翻譯跟商業設計,沒有對資訊產業特別留意。
我最早接觸的程式語言是 Python,第一眼看到覺得與自然語言十分相似,基於語言學習的愛好,一時欣喜就在Amazon上買了教科書。結果學習一開始就碰壁了,連最基本的安裝和工具操作,都要花許多時間摸索,即使有心打好基礎,卻不知道什麼才是必備知識,工作之餘時間也有限,最後學習並沒有太多成效,只留下閱讀業界新知的習慣。
原以為自己跟程式這一門技能無緣,想不到後來的室友,是一位開發 ERP 系統的 Java 工程師,鼓勵我以軟體工程師的身份進入資訊領域,她認為業界徵才的主要考量,在於作品與實作能力,若已具備其他專業,反而能吸引更多機會。程式能力自然是必備的,由於她的公司有一些來自資策會Java班的同事,雖無相關背景,都頗能勝任工作,因此建議我到【TibaMe中壢中心】學習。
轉行畢竟是個重大決定,而且時間和金錢的花費都不是小數目,除了搜尋相關資訊,也先跟幾位現役軟體工程師討論課程內容、職業適性和優缺點,以確認自己的想法沒有偏離業界現實。「軟體開發」吸引我的主因有二:一是跨國通用,二是適合自己喜歡思考流程的個性。對於軟體行業知識不斷更新的特性,看到一些前輩已是業界高層,仍日日苦讀新知,自己也有心理準備。
就學習面來說,已工作幾年、非資訊相關科系的我還面臨兩個難題:
1. 學習曲線陡峭:
學習曲線為何陡峭呢?由於我的學習目的,在於養成專業技能,而非培養業餘興趣。專業能力不只是編寫程式碼,也包含測試、系統架構概念與工作習慣的鍛鍊。已經出社會一段時間的我,沒有太多緩衝期,而接受品質良好的密集訓練,加上課前預習、課後複習和不斷練習,是最短時間達到求職標準的不二法門。
2. 自學迷思:
可能你也曾經聽過:「程式自學就好,網路上有很多免費資源,不需要特地去某個地方學,厲害的人都是自學的」等等之類的說法。一來,即使能主動學習,在時間壓力下,自學不適合完全在領域外的初學者。二來,【TibaMe中壢中心】能滿足學習的幾項要素:導師、同儕、環境,紮實的教學和專題製作,不僅磨練團隊合作的溝通與技術,也是進入職場前的預演。
【TibaMe中壢中心】Java班的課程設計,可以看成是Java工程師的技能樹。所有課程都是將來專案開發的重要基礎。無論是Web前端或後端語言、架構設計,皆能運用到目前工作中。程式設計結合原有工作能力,加上中壢 Java 班的好口碑,結訓後有眾多工作邀約。因在澳洲已對公司有認識,又有優秀學長內部推薦,後來便選擇到聯強工作。
工作上有時遇到一些具挑戰性的需求,此刻腦海裡會突然浮現吳永志老師上課的種種叮嚀,程式所遭遇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,深深體會到有良師指導的幸運;而想起老師照顧我們所投注的心力,也會督促自己在資訊專業上繼續前進。一年前的自己看程式碼有如天書,現在能夠因應公司需求完成工作,也能在現有基礎上深化技術知識,對我而言,這一切都是從資策會中壢中心起步。
成為專家需要一萬個小時,而凡事最困難的是開始。對我這樣的平凡人來說,一步一腳印是唯一的捷徑,要學習的事還有很多,能仰賴的只有耐性和毅力。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,選擇 Java 為起點,進入瞬息萬變又迷人的軟體領域,何不讓【TibaMe中壢中心】陪著自己,走過這段從零到一的旅程?相信你和我一樣會發現,當下的努力就是將來受用無窮的能力。